真菌毒素/霉菌毒素在飼料原料中的分布情況
1、飼料原料:
能量飼料包括玉米、小麥、大麥、稻谷、高粱、蕎麥、糠麩類、糟渣類、塊根塊莖類。
植物性蛋白原料包括大豆(豆粕)、菜籽粕、棉籽粕、花生粕、葵子餅粕、玉米蛋白粉等。
動物性蛋白原料包括魚粉、肉骨粉、羽毛粉、血粉等。
1.1 DON(嘔吐毒素)
DON主要以玉米污染最嚴重,其次為小麥麩,小麥及菜棉籽粕中檢出率顯著低于前者。抽樣檢測中配合飼料檢出率100%,仔豬配合飼料超標率46%,肉大雞配合飼料未見超標,并且禽類對DON耐受性較強,而豬較敏感,仔豬尤為如此。
1.2 AFT(黃曲霉毒素)
蛋白原料易受到霉菌的感染,如花生、大豆、棉籽粕、苜蓿草等,花生極易感染黃曲霉菌。廣東、廣西、四川的花生仁、殼上幾乎60%以上感染黃曲霉,其次是黑曲霉、灰綠曲霉等,而山東的花生仁、殼上主要以灰綠曲霉、青霉菌屬為主要菌屬,因此在使用花生麩時應嚴格檢測黃曲霉毒素的含量。另外,玉米中也較易感染黃曲霉毒素。
全國抽樣1000份飼料中,黃曲霉毒素B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棉粕、家禽配合飼料、菜粕、玉米、仔豬配合飼料、麥麩、豆粕、魚粉和小麥。我國飼料普遍受到黃曲霉毒素B1的污染,含量在不同區域和飼料種類間存在差異。
1.3 ZEN(玉米赤霉烯酮)
玉米赤霉烯酮對畜禽的毒付作用主要表現為雌性激素亢進,能引起豬和牛的不孕或流產。豬對霉菌毒素敏感,特別是哺乳或哺乳仔豬。在所有家畜中,豬對ZEN最為敏感,當飼料中含有1mg/kg以上的ZEN時就足以引起豬的雌激素中毒癥,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,也可污染小麥、大麥、燕麥和小米等。
1.4 OTA(赭曲霉毒素)
OTA主要產生菌是赭曲霉,純綠青霉,這類產毒素的真菌廣泛生棲在玉米、大麥、小麥、花生、大豆、高粱、蕎麥、大米、棉籽以及某些青干飼草中,產生毒素。動物食用被其污染的原料生產的飼料,可引起中毒。OTA對食品污染的范圍較廣,包括谷物、咖啡豆、豆類、可可豆、葡萄干、啤酒和葡萄汁等。
1.5 FB1(伏馬毒素)
伏馬毒素(Fumonisins)是一類霉菌毒素,又名煙曲霉毒素,廣泛存在于玉米、小麥、大米等糧谷類食品中,對人體健康有潛在的危害,在食品霉菌污染方面僅次于黃曲霉毒素。